关于山西省交城县人文以及旅游资源的实践调查前言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大学生纷纷热热衷于出外旅游。此次调查意图调查交城县的旅游景区,大学生到交城县旅游的意向、受影响的因素、一定时间内的经济承受能力、消费的方式途径、旅游的次数及时间等。为此,在 8 月初,我对我县的各个景区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在国家‘假日经济’政策的拉动下,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热日益升温。对于社会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报告(一)交城概况 交城县位于吕梁山东麓,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西缘,北枕吕梁,南带汾河,东据太原,西临方山、离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距省城太原 51 公里,属城郊型通衢热线,是吕梁的东大门,省城太原的近郊县,中国公路主干线 307 国道纵横交汇境内,大运高速、夏汾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具有优先接受环渤海湾经济区辐射的区位优势。(二)历史沿革交城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期,境内已有人类繁衍,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自隋开皇 16 年置县至今已有 1400 余年的历史。夏属晋阳为唐国之地,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西汉属河东郡,东汉复为大陵、晋阳。西晋时期属前赵离石,东晋先后隶属前赵、后赵。隋开皇十六年(596 年),分晋阳、文水县地始置交城县,因县治居汾孔二河相交处,故名交城 (故治于今太原古交)。唐天授二年由古交移置今县址,唐天授二年间历代县名未改。五代时期,境地先后隶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明代隶于太原府,崇祯十七年属清。民国三十年十一月划该县为交城、交西两县,民国三十三年复并为交城县 。1949 年 9 月隶属榆次专区,10 月改属汾阳专区;1951 年复属榆次专区;1958 年属晋中专区,同年 9 月,该县与文水、汾阳并为汾阳县;1959 年 9 月复为交城县;1971 年划属吕梁地区恢复交城县建制至今。(三)人文历史交城旧称“舅犯故里”,隋朝置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长河中,交城曾作为军事要塞,地控秦晋咽喉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交城作为抗日革命根据地晋绥八分区所在地,为中华民族解放和独立谱写了一曲曲不屈不挠、英勇战斗的英雄赞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交城曾一度风靡全国。交城县有瓦窑遗址、磁窑遗址、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