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年 2 月 25 日 荆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根据中共荆州市委第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 年)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面临的形势及主要目标(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战胜“非典”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过去五年,是荆州综合实力提升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长期以来制约我市发展的防汛任务重、农民负担重等问题有了较大缓解。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国民经济稳步增长。2005 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 393.0 亿元,年均增长 8.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扶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种植业板块、畜牧小区、水产基地建设规模扩大。2005 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 116.9 亿元,年均增长 3.1%。工业发展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572 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 11 家,汽车零部件、家电、纺织、化工、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2005 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 105.9 亿元,年均增长 11.1%。商贸流通日益活跃。2005 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221.6 亿元,年均增长 10.7%。财政收入质量提高。2005 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 24.4 亿元,年均可比增长 9.6%,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 75.9%。2、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及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卓有成效,农场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工业企业改革和粮食、棉花、供销、商贸、物资等系统改革基本完成,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初步建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部门预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2005 年出口总额达到 23979 万美元,年均增长 23.4%;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900 万美元,年均增长 10.9%。 3、基础建设步伐加快。 荆江大堤整险加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