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 实践(2) 真理◊理解;(1) 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 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6) 认识具有反复性(7) 认识具有无限性(8)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分析:(1) 列举历史上对实践观点的不同理解,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以上观点的不同(2) 结合相关名言,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 结合实用主义者关于真理观点的理解,分析说明什么是真理(4)结合欧几里得定理,说明真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5) 结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能力目标(1) 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 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3) 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 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5)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 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弓 I 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3) 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二、【重点、难点】:1、重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难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实践的含义、特征及作用,理解在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四、【方法点津】:(1) 在教材中对实践的含义除了给出含义外只是略作解释。以此为据还不能完全把握实践的内容。因此在只有深入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才能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在实践的三个特点中,“客观物质性”与“社会历史性”都不是实践所独有的性质,不能充分体现实践的根本特点,只有“主观能动性”最能体现实践的本质。因此对这个特点尤其要着重分析以便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从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目的四个方面全面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