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例谈一、什么是健康?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地成长。那么,什么是健康呢?传统的健康概念就是没病没灾。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合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但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简单地说,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好比“人”的一撇一捺,两者缺一不可。二、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五条:(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合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三、儿童心理有问题表现在哪里?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儿童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的场所。有些家长可能会想:小孩子天真烂漫,不会有心理问题。其实,因为受到生物、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儿童期就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 12%至 16%,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为 2%左右所以家长有必要了解相关常见心理障碍的知识,即时识别儿童心理问题。很多孩子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就出现了心理异常,仅仅表现比较轻微,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上学读书后,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儿童心理有问题表现在哪里呢?一般来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能够看作心理求助信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敌意,想轻生(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二是行为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寡言,少动,精神不集中,过度活跃,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三是生理表现: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到医院检查又没有身体疾病。数千名患儿心理行为咨询与治疗实践证实,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即时干预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儿童适合社会的水平、人际交往水平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所以,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四、孩子最希望得到什么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