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章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学习目标1. 理解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2. 掌握直接消耗、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的计算方法;3. 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4. 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分析方法。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的延伸和发展,它侧重于中间产品的核算,能提供更为丰富、详细的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物流量核算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本章主要阐述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直接消耗、 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原理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分析。第一节 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一、中间消耗和投入产出的含义中间消耗反映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在我国以前沿用的物质生产的MPS 体系中,只计算物质生产,中间消耗只限于物质消耗。但现在所采用的SNA 体系,不仅包括物质生产还包括了服务生产,从而中间消耗也得到了拓展,既包括了物质消耗,又包括了生产中的各种劳务消耗。所谓中间消耗由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构成,其中不包括固定资产。这些货物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完全用掉了就是被改变了形式。有些物质投入在生产过程中其物质形式被改变并形成产出之后又会重新出现在新的生产过程中,如:铁矿石在生产中被炼成钢铁之后,又会进入新的生产过程,比如汽车制造。投入分初始投入,即增加值投入,和中间投入,即中间消耗。因此,投入具体指生产中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劳务,以及固定资产。产出指的是生产活动中所生产的产品——货物和服务。投入产出核算就是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经济和技术关系的宏观数量方法。它是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在1931年开始提出的,1936 年,他撰写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一文,由此创立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并因此获得了1973 年的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整个投入产出核算包括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和投入产出的分析应用。其中,投入产出调查是基础,它是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重要资料来源;编制科学的投入产出表是关键,它决定了能否正确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的内在经济技术联系;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为投入产出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数理工具,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为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微观上的投入产出分析也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和预算提供重要依据。部门分类是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