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每次作业、考试中,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 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 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学得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好,可做作业却错了一大片;考卷发下起来以后,学生后悔地说:" 我都会做,怎么就做错了? "这么简单的题,当时怎么就做错了? " 这种情况,家长、学生和部分老师常常归结为不认真,往往因此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 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 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 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解题的许多错误往往是学生没有审题造成的, 不审题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机械模仿的现象,稍有变化,便错误百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那么学生如何才能提高审题能力呢?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谈谈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一、动口朗读,二遍回顾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可以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根据环境情况,学生可以选择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 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 " 经验" 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 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看题目要求,只是按照习惯,把题目当成" 经验 " 里的样子来做,而导致不必要的丢分。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一定要养成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读完一遍后再默看一遍,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从而逐步提高读题能力。二、动眼观察,寻求关系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 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想要提高审题的能力,一定要学会观察。观察要有针对性。 观察的注意力应集中到主要的信息上,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 通过这些信息进一步观察发现数量间的特点和关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