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2011—2015),是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现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一章 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作为、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主要任务目标提前或超额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十二五”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发展方式积极转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 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达到 141.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 2005 年的 2.6 倍,年均增长 21%;人均 GDP 达到 13.7万元,是 2005 年的 2.5 倍。地方财力持续扩大,2010 年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 7.65 亿元,是 2005年的 2.7 倍,年均增长 22%。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25 亿元,是“十五”期间的 4 倍,一大批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用或启动实施。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40.3%,比 2005 年提高 15.2 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万元 GDP 能耗累计下降 2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 2005 年的 13.8:58.2:28 调整为 2010 年的 6.4:56.4:37.2。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83.2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 390.5 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 5.9 倍和 7.5 倍;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加快膨胀,纺织服装、新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兴优势产业初具规模;骨干企业队伍日益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 44 家增加到 106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由 8 家增加到 54 家;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在做大做强河口经济开发区的同时,规划建设了山东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黄河口海洋经济产业园、黄河口能源装备制造园、富海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