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文化素养的培养榆中县第六中学谈建忠当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初中生物教学就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人类的命运,都与生物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目前的初中教育现状,最明显的特征是出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分裂,“文理分家”的现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顽症”。尽管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生物学处于在科技发展前沿,成为主流,使很多青少年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如何将人文教育与生物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充分感受生物文化的魅力,成为教师们的新课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明确指出:“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增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具体来讲,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生物文化素养,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生态文化比如《生物和生物圈》这一章,通过“认识生物”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两个部分介绍了生物的特征、生物圈的概念、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生态系统的概念。本章内容是初中生物的起点,是学生接触生物、了解生物的开端,首先就要确立学生“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各类生物都平等地生活在地球中的大生物圈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平衡关系的生态系统,并相互依存借此强调要维护生态系统,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宏观的知识介绍引入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学生从生物知识中感受到精神层面的影响,进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标。2、教育文化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对孩子们的优秀品质的培养,把生物课堂打造成教育课堂,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灌输和传承。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时时刻刻认真思考和反省的一个事项,不断设计和完善的一种教育境界。例如在生物课堂上通过解剖蛙、兔等小动物的方式,有可能让初中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种下这样的深刻的印象:为了课程,为了我们的人类的目的,我们可以随意残忍杀死一个弱小的生命。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1)感恩心:七年级下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生命》这一节提到,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需要280天,故有十月怀胎的说法。老师可以稍加拓展,让学生了解到怀孕就是这样的,睡眠困难,身体沉重,腰酸背痛,水肿,尿频,各种不适,当妈妈是很辛苦的,生产过程中也有许多风险。从而在侧面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的养育之苦,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2)尊重生命:七年级生物学下第二章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有一项探索活动: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这一部分内容要让学生探究蚯蚓在硬纸板和玻璃板上的爬行速度。不论这个实验是在学校进行,还是在校外进行,老师都应该叮嘱学生,实验完毕要将蚯蚓放生,放归到它们适宜的生活环境中去,千万不能因为觉得好玩伤害甚至弄死蚯蚓。其他的例子,比如观察鼠妇的生活习性等等,教师都能更改做到及时的提醒和善意的忠告,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动物具有天然的生存权,我们人类没有随意杀害动物的权利。(3)注重环保:冀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第十三章第一节《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师联系“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的影响”的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其他环保问题,例如:“温室效应”、“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污染”,使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联系生活现象,比如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不节约用水、吸烟、不注意饮食卫生、吃野生动物、猎杀野生动物等不良习惯甚至违法的行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人类传染病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等一系列与环保有关的问题。(4)爱护和保护动物:冀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第二十一章第五节《鸟类的生殖与发育》,导入这一部分,播放了一分钟的朱哲琴唱的《丹顶鹤的故事》,通过歌声,通过徐秀娟烈士真实的故事,培养学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