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精选三十五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不断学习和复习,不是非常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非常乐意的事吗!别人不了解你,你不生气,不是君子的气度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译文:孔子说:“讲漂亮话,假装正经,很少是品德完善的人。”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做到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又能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得上是好学的了。”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5.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才算一个君子。孔子说:“首先把他想说的话实行起来,然后再把已见之行动的想说的话说出去。”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团结不讲勾结,小人讲勾结不讲团结。”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茫然无得;只思考不读书,思路就会闭塞不通。” 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由!对你说的话,你懂得吗?懂就说懂,不懂,就说不懂,这才是聪明人。” 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怎样做才能使百姓心服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者之上,老百姓就会心服;把邪恶的人,安置在正直者之上,老百姓就不会心服。” 10.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八佾》) 译文:孔子进入周公庙,遇事都要问这问那。有人便说:“谁说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呢?你看他进了太庙,遇事都要问这问那。”孔子听到后说:“这正是知礼啊!” 1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译文:孔子说:“金钱和地位,人人都想要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