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强健的金融体系对于稳定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是不可缺少的基石。运转良好的金融体系可以增加贫困人口获得金融资源的机会,从而直接帮助他们脱离贫困。但是,自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银行商业化改革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整顿使商业化的金融机构逐渐退出了“规模不经济”的农业信用领域,造成了正规金融机构的覆盖长期与农户金融需求相脱节的状况。因此,研究农户的金融需求以及农村现有的金融供给状况,特别是非正规金融的状况,显得十分重要。 本研究属于微观研究,试图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一个具体社区中农户的金融需求状况、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供给状况做出具体的分析,以此探究在农村社区中,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两者对农村社区的生产、农户生计发展分别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本研究所采用的是实证研究与以角色为导向(Action-oriented Approach)的发展社会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个案描述来论述。资料的收集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参与式农村评估(Po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方法。其中,问卷调查采用的是偶遇抽样法,按照 1:3 的比例抽取了64 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62 份。全部问卷都是通过访谈的形式完成的。 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社区--宝石村位于河北省易县,地处太行山区,土地贫瘠,信息闭塞,属于相对贫困地区。由于连年干旱,这里的村民每年收获的粮食仅够自家消费,没有任何剩余,有时甚至还要购买商品粮作为补充。农业生产因生产条件差而严重受限,这迫使村民积极寻求非农就业途径,他们或者在本村的矿石开采场上班,或者外出到周边的大中城市打工,绝大多数从事重体力劳动,收入有限。资金对于这个社区是一项稀缺的资源,农户的金融活动发生得相当频繁。宝石村农户所面对的唯一的正规金融机构是乡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信用社”),这家信用社成立于 1953 年,目前主管 3个乡 20 个行政村的储蓄和贷款业务,在宝石村设有一个信贷站。 一、农村金融需求的现状 家庭承包经营制推行以来,农户成为了独立的财产所有者和生产经营者。他们具有双重的身份,既是独立的生产实体,又是基本的消费单元;既是农村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又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对象。在宝石村,农户的金融需求非常强烈,62 户接受问卷调查的农户中有 42 户认为当前阻碍家庭生产、生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