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遗传与环境 教学设计惠阳区镇隆中学 罗雪英 课题第 5 节 遗传与环境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弄清环境条件的改变是否使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判断是否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力目标比较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学习方法。情感目标学生通过了解杂交育种的过程,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教材分析重 点1、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2、变异的类型和原因。难 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教学方法练讲式以及启发式教学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建立了遗传和变异,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对遗传的物质基础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了解性状遗传的规律性。 八年级的学生初步掌握开展科学探究性实验的思路及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对遗传这部分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总结分析能力有限,在教学中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和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前准备查找相关资料和图片,做好课件。1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说明(一)复习1、什么是基因型?2、什么是表现型?3、展示黄瓜和西红柿的照片:“黄瓜和西红柿为什么性状表现完全不同?”(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展示大白菜和西红柿的照片“这棵大白菜外面叶子的颜色和里面叶子的表现型一样吗?” “什么原因造成了内外叶子颜色表现上的差异?相互讨论一下并回答”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遗传与环境的关系板书:遗传与环境(三)讲授新课1、讲解韭菜和韭黄的种植过程2、介绍蝗虫由于环境条件影响到其表现型发生改变。3:引导学生思考,举例4、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1)设问:“环境条件是仅仅使生物的表现型发生改变,还是会引起基因型发生改变呢?”(2)展示冬天和夏天的雷鸟图片以及玉米叶片在缺乏氮、磷和钾三类无机盐时与正常状态时的图片。生 1、2:略生 3:“因为大白菜和西红柿的基因型不同”生 4:“不一样。外 面 叶 子 是 绿色,里面的是黄白色。” 小 组 讨 论 生5:“里面的叶子没有受到阳光照射。阳光与叶绿素 的 形 成 有关。” 学生认识到环境会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列举一些环境条件影响生物表现型发生改变的例子。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初步交流。 由 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