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9日 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是:( 1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 )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求解曲线方程的大体步骤: 首先应有坐标系;其次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然后写出表示曲线的点集;再代入坐标;最后整理出方程,并证明或修正. 步 骤含 义说 明1.“ 建”:建立坐标系; “ 设”:设动点坐标。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 (x,y) 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 M 的坐标。(1) 所研究的问题已给出坐标系,即可直接设点。(2) 没有给出坐标系,首先要选取适当的坐标系。2 .现 ( 限 ) :由限制条件,列出几何等式。写出适合条件 P 的点M 的集合 P={M|P(M)}这是求曲线方程的重要一步,应仔细分析题意,使写出的条件简明正确。3 .“代”:代换用坐标法表示条件P(M) ,列出方程 f(x,y)=0常常用到一些公式。4 .“化”:化简化方程 f(x,y)=0 为最简形式。要注意同解变形。5 .证明证明化简以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化简的过程若是方程的同解变形,可以不要证明,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增根或失根,应在所得方程中删去或补上 ( 即要注意方程变量的取值范围 ) 。 ( 1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例如 (x,y) 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 M 的坐标;( 2 )写出适合条件 p 的点 M 的集合 P={M|p(M)} ; ( 3 )用坐标表示条件 p(M) ,列出方程 f(x,y)=0 ; ( 4 )化方程 f(x,y)=0 为最简形式; ( 5 )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例 1. 已知一条曲线在 x 轴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点到点 A(0,2) 的距离减去它到 x 轴的距离的差都是 2 ,求这条曲线的方程 .解:设点 M(x,y) 是曲线上任意一点, MB⊥x 轴,垂足是 B ,那么点 M 属于集合 P ={ M ||MA||MB| = 2 }.。由距离公式,点 M 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2)2(22yyx①将①式移项后再两边平方,得x2 + (y2)2 = (y + 2)2 ,化简得 281 xy 因为曲线在 x 轴的上方,所以 y > 0 , 虽然原点 O 的坐标 (0,0) 是这个方程的解,但不属于已知曲线, 所以曲线的方程是 281 xy (x≠0) , 例 2:已知点 M 与 x 轴的距离和它与点 F(0,4)的距离相等,求点 M 的轨迹方程。解:设 M 点的坐标为( x , y ),整理得: x2 - 8y+16=0则 |y|=224)(yxxyF4M ( x ,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