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课标要求】认识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体验行为与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以初中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在与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凝练出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了各个板块的课程内容。《敬畏生命》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的一节重要内容。第四单元承接了前三个单元中关于友情、亲情和师生情,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情谊可贵,但是生命是基础,要正视生命、敬畏生命,用实际行动呵护生命。【学情分析】结合在中学生身上发生的有关案例和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不够,缺乏敬畏感。只是知晓每个人有生命安全方面的权利,却忽视了关注生命安全也是每个人的一份责任,从而导致部分中学生漠视自身健康、不珍惜生命安全的倾向。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做出违背生命健康的事情,缺少最起码的尊重意识,违背了道德底线。因此,加强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生命至上的道理,培养对生命的敬畏情怀。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2、能力目标: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敬畏生命和漠视生命的不同行为;提升行为践行能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帮助他人的生命安全。3、知识目标:了解敬畏生命的含义;培养学生对“敬畏”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相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怎样敬畏生命;谨慎处理生命关系、生命问题,尊重善待他人生命。难点:对生命的敬畏情怀;珍惜自己的生命与关爱他人生命的关系。【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2、讲授法。根据教材知识和课标要求,部分重难点内容采用讲授的方式,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无趣直接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3、小组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分小组对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观点碰撞中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