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实施办法为进一步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切实促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以及学校相关文件,特制定本办法。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依据依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我校出台了系列文件:《关于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校办字〔2015〕14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建设管理办法》(校就字〔2015〕1号)、《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校教字〔2016〕17号、《关于实施“创新创业活动周”及配套改革的通知》校教字〔2016〕14号、《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周”工作方案及指导意见》〔2016〕7号。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组织与协调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根据上级文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目标要求,由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部,研发和培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师资,各二级教学单位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小组具体组织实施。1.学校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校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处长为秘书长,招生就业处、学生处、研究生部、科研处、财务处、人事处、继续教育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创新创业教学部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部,教学部设在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管理中心,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纲的研发、教学计划的编制、校内师资的培训和统一调配,校外师资推荐,就业创业指导,为全校学生及孵化项目、创业者提供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辅导服务的导师。创新创业导师须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规章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业务上接受招生就业处的领导。3.专项小组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各二级教学单位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工作小组,组长由各单位出1名班子成员担任,主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担任副组长。从学科专业角度选拔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负责本单位各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工作及相应学分记录与认定,业务上接受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部管理与指导。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1.修订培养方案,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途径。(1)结合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针对本专业特点,紧密结合专业所属的行业,在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基础上,注重人才培养的内在性与社会性、多样性与适应性、开放性与前瞻性,积极探索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业或行业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2)大力倡导和实施如“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多渠道开拓培养途径。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研究制定创新型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方案,科学规划培养过程和实施途径,优化培养方案。(3)面对我国教师职业化发展趋势,伴随我国获取教师资格证的认证考试制度的实施,各师范专业应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和加强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非师范专业也应为乐教适教的学生提供教育模块课程选修平台空间。2.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要求学生层次总学分理论课程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课程名称学时学分项目名称学分项目名称学分本科8职业生涯准备与规划241.51.创新创业活动周中结合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各种项目。2.招生就业处孵化基地的相关活动。3.主要指学生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署2.5主要指学生参加文化素质考试(含人文知识竞赛)1创业与就业指导161创新创业教育322专科6职业生涯准备与规划16111创业与就业指导161创新创业教育322名单位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及成果等获得的学分。4.指学生参加学校组专接本4职业生涯准备与规划16111创业与就业指导1613.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周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学期设置1周“创新创业活动周”。活动周主要工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学生参与导师的教学改革研究、科学研究项目;学校、学院或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