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小学小学听评课记载 主讲教师 丁灵榕 主评教师:余华琳时间 2014.2.26 地点一(1)班教室年级一年级人数8学科语文课题村居讲授章节第二单元第四课教研专题如何上好低年级的古诗词课听课人秦校长 张玉琴 陶志环 张娟 何琴 解金菊 谢启龙 余华琳评课记录:丁老师主讲的《村居》一课是一节古诗教学,古诗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因为它特殊的结构,蕴含的情感,诗中的一些词句对学生来说都不像普通课文那样好理解。而经丁老师合理的设计,精心的准备,将这节古诗教学实践的这般精彩。丁老师的课“朴实、扎实、真实”,通过师生对话、生本对话,体味到古诗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听了这一课,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感受:一、猜谜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设计得当的导入,丁老师以猜谜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使学生的思绪和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为整堂课的有效进行打好了基础。二、创设情境,情感体验 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学生主要通过情感体验而喜读古诗,在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注重创设情境,以情感体验为主线,首先联系生活实际来体验诗中情境,感受放纸鸢时的快乐心情,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放纸鸢的乐趣,然后再引导学生交流情感、感悟情感,表达情感,从而理解诗意,体味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三、朗读品味,层次分明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为了让学生把古诗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丁老师让学生分四步来读诗,读得很有层次。首先要求学生把诗准确、流畅。由读准生字、多音字开始,要求读得字正腔圆。再指导学生读出抑扬顿挫、停顿适当,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接着理解词句内容后,读出了“诗中有画”的画面,到后来读出心中的陶醉、欢喜以及最后读出词人的心境。整个读的过程层次分明,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的步步递升,学生读懂了诗意,读出了诗情诗境,更读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四、读诗想画,激活思维 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学生朗读这首诗时,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