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PCB中的传输线理论VIP免费

PCB中的传输线理论_第1页
1/8
PCB中的传输线理论_第2页
2/8
PCB中的传输线理论_第3页
3/8
PCB 中的传输线理论 PCB 板上的信号传输速率越来越高,PCB 走线已经表现出传输线的性质.在集总电路中视为短路线的连线上,在同一时刻的不同位置的电流电压已经不同,所以集总参数在这时已经不起作用了,必须采用分布参数传输线理论来处理(注:如果线长度大于信号传输有效长度的1/6(1/4),那么我们就看做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传输线的模型可以用图1 表示: 单根传输线模型 如果是理想的无损传输线,这没有G 和 R。 当然这也在现实中不存在的理想状况。所以,我们以下的考虑都是有损传输线。 对于图传输线的性质可以用电报方程来表达,电报方程如下: dU/dz = ( R + jwL) I dI/dz = ( G +jwC) U 电报方程的解为: 通解中的 由于R, G 远小于 jwL、jwC, 所以通常所说的阻抗是指: 从通解中可以看到传输线上的任意一点的电压和电流都是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传输因此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值都是时间、位置、终端匹配的函数,再使用输入阻抗来研究传输线已经失去意义了,所以引入了特征阻抗、行波系数、反射系数的概念描述传输线。 特征阻抗的物理意义就是:入射波的电压和入射波的电流的比值,或反射波的电压和反射波电流的比值。 电磁波在介质的中的传输速度只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或等效介电常数有关。 根据经验:FR4 内层带状线的传输速度为180ps/inch ,表层微带线的传输速度为140~180ps/inch。 PCB 常见的传输线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 微带线(Microstrip) 式中: w--导线宽度 t --导线厚度 h--介质厚度 适用范围: w/h 的比值在0.1~1.0 之间; 相对介电常数在1~15 之间; 地线宽度大于信号线宽度7 倍以上。 1.1.2 嵌入式微带线(Embedded Microstrip) 式中: w--导线宽度 t--导线厚度 h--介质厚度 适用范围: w/h 的比值在0.1~1.0 之间; 相对介电常数在1~15 之间; 地线宽度大于信号线宽度7 倍以上。 1.1.3 差分线(Differential Pair) 式中: w--导线宽度 t--导线厚度 h--介质厚度 s--导线边缘间距 适用范围: w/h 的比值在0.1~1.0 之间; 相对介电常数在1~15 之间; 地线宽度大于信号线宽度7 倍以上; s 小于100mil。 1.1.4 标准带状线(Stripline) 式中: w--导线宽度 t--导线厚度 h--介质厚度 适用范围: w/h <0.35; 相对介电常数在1~15 之间; 地线宽度大于信号线宽度倍以上。 1.1.5 带状差分线(Edeg-c...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PCB中的传输线理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