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方案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代码: 125200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二、研究方向按照公共管理学科特点与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的原则,主要设立公共行政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安全与管理和教育与科技管理等专业方向,专业方向可以根据每届生源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设或者调整。三、学制和学分MPA 研究生实行以2.5 年为主的弹性学制,原则上不超过5 年。学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3 学分,且必修不少于2 学分全英语专业课。四、培养方式1.学习方式。 整个学习过程分为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两个阶段。学习方式主要采取课程教学周末学习与分段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模式。2.师资队伍。学校逐步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即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担任核心课的教师应为专职教师,并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兼职教师队伍要在专业方向课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专业方向学生培养的兼职教师原则上应不少于专业方向师资队伍的三分之一。学校积极选聘具有扎实理论功底、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的中高层领导干部担任兼职教师,并且确保他们积极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3.教学形式。采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讲授、研究、案例分析、体验、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将探索采用 “课堂教学 +网络学习 (案例讨论) ”、“专业授课 +专题讲座”、“固定课堂 +移动课堂”、 “社会调研 +学术沙龙”等全方位综合教学模式。2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四方面基本模块。其中, 核心课 20 学分, 专业方向必修课8 学分, 选修课 10 学分,社会实践为5 学分(含工程训练1 学分、公共管理热点问题调研2 学分、公共管理前沿专题( MPA 论坛) 1 学分、 MPA 社会实践沙龙与研讨1 学分)。课程学习中,每个学分学习时间不少于16 课时。公共管理硕士课程设置表(表中标注“※”的课程为与企事业单位共建课程)类别课程编 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