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编排顺序”的几点做法及建议湖北省宜城市孔湾中学谢万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感觉到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九年级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上有几个不妥之处,针对这一拙见,现列举几例加以阐明。1、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中第一节“声音的传播”和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都要用到路程(距离或长度)、时间、速度这些概念及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有关计算。而这一部分内容却编排在九年级第十一章的前三节,且对它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2、八年级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要用到凸秀镜成像的规律和像的性质(倒正、放大、缩小、虚实),但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和规律却编排在本章第三者三节。由于这些知识滞后,在第二节的教学中,就会讲得很粗糙、模糊,不利于学生接受。3、九年级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和第六节“二力平衡”都要用到摩擦力,特别是“二力平衡”的教学中还要用到重力、摩擦力、拉力、压力、浮力等各种性质的力,而这些力却都编排在它们之后的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讲授。针对上述几个不妥之处,我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性的调整和做法。1、在八年级第一堂课中,想办法引入长度、时间、速度的概念,并适当的对这些知识给予讲授。具体做法是:①在“有趣有用的物理”这一部分给出九年级教材 P31图 13.3—1 和图 13.2—2,让学生猜一猜 AB、CD 的长度及两个中心圆面积的大小,然后闭眼 30 秒(估计)睁开眼睛,从而引出长度和时间概念,并进行有关的讲授。②在“怎样学好物理”这一部分,用“你是怎样比较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快慢和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快慢”这一问题引入速度的概念,并给予适当的讲授。重点是速度的概念、单位及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这样,就可以为第一章“声音的传播”和第二章“光的传播”的教学打下基础。2、在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把实像、虚像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为第二节教学内容。首先讲实像和虚像。具体做法是:先用凸透镜对着太阳,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太阳的实像,让学生摸一摸光斑,有热的感觉,过一会纸还会烧燃,给出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然后再用凸透镜对着烛焰,让学生隔着凸透镜去摸那个放大的烛焰,没有烧手的感觉,也摸不着,这就是虚像。当实像、虚像讲授后,再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