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要素在音乐课堂上的趣味化体现 2008-11-16 20:03:33| 分类: 摘录收藏|举报|字号 订阅伟大的文学艺术家沙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可见,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作为非主课的音乐课,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是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中的驭教能力也能得到全面的提高。近几年听了不少的音乐公开课,也许是在教改的思想浪潮下,很多老师都追求一种很时尚的教学理念,一堂音乐课下来,教师与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一环接一环,为了教下一首歌或欣赏一首乐曲,游戏,花样,课件动画贯穿整节课,表面上看学生是在 40 分钟内高兴地学到了一首歌或是听了一首乐曲,但学生就是否真正掌握了音乐作品的主要因素呢?这恐怕只有我们老师自己知道了。在我看来,一个音乐教师要善于引诱学生去发掘音乐中各种要素,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走进音乐,这样,音乐的感染性,教育性才能在全面地展现出来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首先应从教材入手,寻找课本中好的音乐资源,并抓住音乐的各种要素,充分利用这些要素,这样音乐教学的优势才能在课堂上体现更好,学生学得较为扎实,双基教学才能真正和音乐教学结合起来。一 有关音准教学 教了音乐算来也有七八年,可一直让我感到困惑的便是音准问题,想想这个问题其实贯穿于整个音乐的学习,你说它能不重要吗?于是,在教材中,编者把视唱教学纳入教材,作为音乐的基本技能来教学。其实这部分内容学生是很不情愿上的,觉得枯燥无味,不是别的,单就几个唱名,你要让学生唱准,够你忙乎半节课了,如何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请试试用“音阶填空法”。 在视唱过程中,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唱不准“4”、“7”这两个偏音的自然音程。如果视唱25、52、63等等,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如果音阶中有“4”或“7”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例如同样纯四度14和25,“1”“4”就不容易唱准,往往把“4”唱得偏高,要是音阶中前后出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