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 2019 届高三模拟检测(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18 年 4 月 27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有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以及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的,将依法受到惩处。这一消息大快人心。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英雄不仅逐渐淡出会众的视野,而且还不时遭受个别人的低毁和亵渎。一些污蔑英雄的不实言论,甚至得到所谓网络名人的追捧和转载。这不仅损害了英雄形象、抹黑了我们的党史、军史和国史,更是抹黑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虚者,模糊虚构也;无者,否定抹杀也。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违背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原则,用假设取代事实、用支流取代主流、用主观取代客观、用个体取代整体,歪曲历史事实,丑化进步人物,以达到某种诉求的思潮和行为。在当下,它常以“反思历史”和“学术自由”为名,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方式,随意改变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问题的科学结论。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戚柱作用为例,有人仅凭死亡将士的数量就简单得出“国民党领导抗战”的结论,这显然是以偏概全加主观臆断的结果。从抗日战场分工来看,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领导了正面战场,但并没有领导敌后战场。从抗战的过程来看,在不同阶段,国共两党发挥作用的程度是不同的。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防御阶段是主战场,发挥了领导作用,推动扰日战争向战略相持阶段过渡。武汉失守后,国民党在国内抗战中的作用开始递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主战场,抗击了约 60%的侵华日军和 95%的伪军。正是基于上述事实,我们强调中共在敌后战场中的中流硫柱作用。其实,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是历史的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他们虚无的是人民革命的历史和历史的进步人物,却对反动统治者、历史的倒退者以及卖国者则加以美化以达到“重写历史”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从国际背景来看,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对同一个历史事件往往看法迥异,这为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世界社会主义还没有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优越性尚未得以全面体现,这就为媚外主义提供了理由。从国内背景来看,市场经济形成的利益格局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负面影响在逐步显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