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哈尔滨市【发布文号】【发布日期】2004-02-19【生效日期】2004-02-19【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哈尔滨市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04年2月19日在哈尔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各位代表:?现将我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4年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一、2003年计划执行情况?2003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国民经济继续在较高平台上快速增长,呈现出经济兴、人气旺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本市生产总值141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超过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16.4亿元,增长6.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1.1亿元,增长6.6%。种植业突出了质量、效益,注重与市场需求对接,高油、高蛋白大豆等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1836万亩,优质率达到92.7%,提高4个百分点;绿色食品种植面积180万亩,增长20%,新增绿色认证产品12个。由于受春季干旱、夏季低温、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生产略有减产,总产量为69.25亿公斤,按可比口径比上年下降7.9%。畜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值增长9.5%,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3%,提高1.3个百分点。奶牛饲养在龙头企业迅速扩张的带动下,发展势头强劲,存栏增加到25.7万头,增长24.3%。第二产业高速增长。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524.5亿元,增长17.7%。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421.3亿元,增长17.7%;工业总产值1300.5亿元,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医药、食品和电子信息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迅猛,全年实现工业产值371.9亿元,增长33.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4.5个百分点。哈飞、哈药、东安、电站集团、哈啤等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态势良好,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全面启动,17个项目列入国家首批启动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国债项目。第三产业持续发展。落实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部署,房地产、旅游市场繁荣活跃,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73.9亿元,增长12.7%。?内需持续增加,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6亿元,增长20.7%。其中,基本建设205.6亿元,增长25.9%;更新改造72.9亿元,增长20.1%;房地产开发106亿元,增长18%。列入全市重点推进的项目20项,其中在9个前期项目中,两个项目经过努力已开工建设;11个新建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3.3亿元。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物价总水平低位运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2亿元,增长11.6%。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在吃、穿、用商品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高档家用电器、通讯器材、电子商品、健身用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汽车、住房等十万元级商品销售增长趋势看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26亿美元,增长10.2%。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19.05亿美元,增长11.3%。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4.2,提高15个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口径一般财政收入完成135.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4亿元,增长16.2%。本市生产总值税收贡献率9.3%。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92.7元,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43.2元,增长6%。?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其他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达到1.58万户,参保职工93.6万人。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6万人,覆盖面达到99%。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配套政策,28.1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全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其他社会事业取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