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规划精编汇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党的 xx 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共中央、xx 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1 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积极推动城乡统筹进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意见》(苏发〔~〕1 号)精神,全面启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两个率先”进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仔细贯彻落实党的 xx 大、xx 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进展观统揽全局,以进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动农村环境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进展为依托,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建设目标建设新村镇。继续推动小康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加快集中居住点建设,在金沙、三余、石港、兴仁、兴东、川港、先锋、开发区等镇(区)各选择 1—2 个村先行开展集中居住点建设,作为市级试点,尽快形成样板。其它镇也要因地制宜,制造条件,确定1-2 个农民集中居住点,搞好示范建设。力争到 xx 年,全市有 7.8 万户入住集中居住区,达全市总户数的 20%。进展新产业。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进展民营经济为手段,加快我市现有优势产业进展。培育农业特色产业,突出项目农业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每个镇每年培育壮大 1-2 个主第 1 页 共 19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导产业,新建 2 个以上规模农业项目。通过产业的进展,壮大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矗培育新农民。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养,培训农民人数年均递增 20%以上,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进展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继续推动“阳光工程”的实施,每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2 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培训 5000 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村干部适应新形势、新进展的整体素养。组建新组织。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每年全市新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5 家以上。搞好“四有”建设,切实增强为农民增收和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服务能力、组织效率和带动能力。到“xx”期末,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全市 60%以上的农户。塑造新风貌。围绕“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