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实验报告黑龙江科技大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电机维修与测试所属课程名称电 机 学实 验 日 期 2013年 5.6 — 5.13 班级电气 11-13 班学号姓名成绩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实验报告实验概述:【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实验目的:(1)掌握电动机修理等方面的实践操作。(2)树立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3)促进理论学习,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 基本要求:(1) 综合运用电路、磁路、数电、模电以及电机学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修理项目。(2)熟悉电机修理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3)熟悉电机、变压器的原理、结构、并掌握修理技能,学会对电机、变压器的拆装与调试技能。(4)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实践技能、良好的实践工作习惯。(6)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意识。【实验原理】1 已知数据: Z=24( 槽数) m=3(相数 ) Y=5(节距) 2P=4 N=160 L=30cm Φ =0.51mm 三相单层链式绕组P: 极对数 2 计算数据:极矩 :τ =Z/2P=6; 每极每项槽数: Q=Z/2P*M1=2;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实验报告槽距角:a=P*360/Z1=30 度; 3 接线分析:(1)分相 相带 A Z B X C Y 槽号 1 ,2 3,4 5 ,6 7 ,8 9,10 11,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A相绕组的构成(2— 7) (8— 13) (14— 19) (20— 1)(3)A 相绕组展开图及接线分析,B、C两相绕阻的首端和U相绕阻的首端依次相差120° 和 240° 电角度,根据槽角距 α =30° 依次相差四个槽,即B 相绕阻的首端在6 号槽, C相绕阻首端在 10 号槽。B、C两相绕阻的接线方式和U相绕阻的接线方式相同,只是线圈的组成和槽号不同。 B 相绕组的构成及接线; C 相绕组的构成及接线;下线的定位槽:以上层端部所在的槽作为下线的定位槽,碰着下层端部所在的槽不下线,此槽空着。下线:q 是几,先下的q 个线圈首边悬着,末边下入槽中;从q+1 个线圈开始,首末边都下入槽中。【实验环境】电机工程实践主要是学习如何安装电机、检修故障、以及测试电机的转速和空载时的电压、电流值。实验过程中主要仪器以及使用方法: 1 、万用表测试接线状况,检查已经连接好的电路是否导通。将万用表调到蜂鸣档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