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我是一只小虫子》 是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自述性散文。 课文从小虫子的视角出发, 以第一人称来描述小虫子眼中的世界,语言表达幽默有趣,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本课共 7 个自然段,围绕小虫子“小”的特点描述了“小”对小虫子生活的影响,小虫子们自己的感受却有所不同。第1、2 自然段写小伙伴们觉得“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蹦蹦跳跳的时候,屁股被苍耳刺痛;被小狗的尿淹得昏头昏脑; 还会被小鸟吃掉, 真是一点儿都不好。 第 3 至 7 自然段主要写 “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可以在草叶上伸懒腰,可以用露珠梳洗打扮,还可以跳到狗狗身上旅行,快乐时想唱就使劲唱⋯⋯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的生活是如此自由自在、 悠闲舒适! 这种随心所欲的舒畅就是孩子们心中美好的向往,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使之真切认同当一只小虫子的幸福。插图在课题旁边, 画面中一只小虫子站在嫩绿的草叶上,草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大自然的清新扑面而来。小虫子摇晃着长长的触须,睁着圆圆的眼睛,张着大大的嘴巴,好像在说些什么呢。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天真活泼,喜欢观察小动物,尤其是一些小昆虫,在草丛里、 树上随处可见。 因此课文中充满童真童趣又富含幽默的语言,孩子们肯定兴趣浓厚,易于激发学生情感、体会文本。本课是小虫子的自述, 自问自答, 自得其乐, 孩子们不知不觉把自己代入到小虫子的世界中,和小虫子一起快乐,从而获得情感体验。文本前后对比,讲述了“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可“我”的小伙伴们却觉得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小虫子对生活不同感受的对比,更容易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借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感受小虫子世界的奇妙有趣。教学目标:1.认识“屁、股”等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泡”,会写“屁、股”等8个字;会写“屁股、苍耳”等8 个词语。2.能发现“月”字作偏旁时的表义特点,不认识的字能查字典认读。3.朗读课文,能就感兴趣的部分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1.正确识字、写字。2.能发现“月”字作偏旁时的表义特点。3.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当小虫子的乐趣。教学难点: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当小虫子的乐趣。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儿歌激趣,导入新课(一)读儿歌,识昆虫1.出示儿歌: zhī zh ū zh ī t ǎng m à zhàm à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