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植物与植物多样性 内容提要 1. 蓝藻、裸藻、金藻(包括硅藻、金藻及黄藻)、甲藻、红藻、褐藻和绿藻都是光自养生物(photoautotrophs),大部分属于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2. 地衣是真菌与藻类的共生复合体。 3. 苔藓植物是配子体植物,孢子体寄生配子体上,它包括叶状体的苔类和拟茎叶体的藓类。它们的雌性生殖器官称为颈卵器。 4. 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均是孢子体占优势的植物,适应陆生环境,表皮细胞形成了角质膜,和气孔;发展出了维管组织,植物体更为高大,因此它们是当今地球上占支配地位的植物类群。 5.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与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通常根状茎发达地上茎不发达,孢子与孢子囊生于叶上,以孢子进行繁殖。 6. 种子植物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有发达的根系和直立的地上茎,发展出胚珠、花粉管和种子,形成了单性或两性的花,以种子进行繁殖。 思考题 1. 请说出光自养浮游植物的名称,并举出 1~2个例子说明它们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 什么是颈卵器? 3. 维管组织包括哪两部分的结构? 4. 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最显著差别是什么? 5.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在种子结构和各部分的来源有何不同? 第六章 植物与植物多样性 能捕捉阳光,利用空气中的 CO2,水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制造和累积有机养料,这种光能自养生物称为植物,可以笼统地归于“植物界”。植物界包含的类群包括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五大类。也有将藻类归功于“五界生物系统”的“原生生物界(protistans)的。除了藻类植物的一部分具有单细胞的个体,大部分的藻类在水体中包括淡水河塘和海洋中生活外,多数植物具有多细胞体,在陆地上生活。 地球的演化已有大约50亿年了,大约在30亿年前,在海水里已存在着无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植物,蓝藻就是海洋中最早的单细胞生物之一。它们的存在和不断产生,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气,慢慢地改变了大气层大气的组成。又由于太阳能与氧气的作用在大气层的外围产生一层厚厚的臭氧层,因此太阳紫外线辐射被大大减低,从而保护了水面下的植物。尽管此时海中存在着生命的各种形式,但此时的陆地还是一片荒原。 蓝藻(Cyanophyta, Cyanobacteria)可能是第一个登上陆地的,它生长于潮间带,每一次退潮,总有一部分蓝藻留在海滩变干的淤泥上,或沿着河流的入海口进入淡水。火山的爆发,冰山的退却,从而使蓝藻在陆地上定居了下来。后来绿藻(green algae)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