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CY或 MPC=CY,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 APC= CY。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 消费者增加收入后,即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ΔY=Δ C+Δ S,因此, 0 <MPC=CY<1。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在图13-5 中,当收入低于Y0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当收入低于Y0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所成的夹角总大于 45,因而这时平均消费倾向CY>1。图 17-5 6.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也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 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 1929— 1933 年之后的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 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保持不变。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3. 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解答: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大于富者,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 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45o 线C a C=a+bY 0 Y 0Y 者转给贫者, 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4. 为什么政府 ( 购买 ) 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解答: 政府 ( 购买 ) 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