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期末案例分析报告学院会计学院专业会计学学号姓名朱虹周敏甄可翰 孙静静任课教师罗春华日期2016 年 1 月海外借壳上市的审计问题——基于绿诺国际财务造假事件的分析一、案例背景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主要有首次公开发行(IPO) 和“借壳上市” 即反向收购两种方式。 借壳上市的基本做法是 , 非上市公司股东通过收购一家壳公司( 上市公司 ) 的股份控制该公司,再由该公司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使之成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与IPO 相比,借壳上市具有门槛较低、 耗时较短、 手续简单等优势, 从而受到中国公司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青睐。近年来,已有 350 多家中国企业利用这种方式在美上市,总市值最高时超过500 亿美元。然而由于中国企业对美国资本市场缺乏了解,一条由美国券商、 律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组成的利益链条应运而生。此类生意模式的故事很容易讲述:向中国的创业家们兜售这一特殊的“美国梦” ,再向海外投资者们推销中国经济概念和诸如新能源环保之类的产业概念。华尔街的投资者曾经将“Made in China ”的公司,即在国外上市、中国注册,或虽在国外注册,但业务和关系在大陆的中国概念股公司的“市场容量”理解为“量化数据”,从而给予它们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溢价,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O10年年底,大连绿诺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绿诺科技 ) 成为第一家因财务造假在美国退市的中国公司。从调查公司提出质疑到退市只经过了短短的23 天,中国概念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其信任危机也由此爆发。2011 年年初 , 美国证监会基于潜在的财务问题将340 家中国企业划入调查范围, 给做空的研究机构提供了一份“黑名单” ,这其中部分中国企业确实存在若干问题,如:面向国内和国外的财务报表迥异; 频繁更换审计师或使用名不见经传的审计师;公司盈利趋于完美, 让人难以置信;企业利润保持恒定增长,违反股市波动规律;缺乏分红和反复进行股票及债券增发,公司运营不透明等。在“猎杀”中国概念股的过程中,同样存在一条由券商、对冲基金、市场研究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组成的利益链条。市场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找瑕疵”的工作,并形成产业链:建立空仓——披露财务造假数据——评级机构调低评级——律师事务所起诉——被“猎杀”公司股价暴跌——做空者卖空获利。所以随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 对这种行为展开整顿, 并开始调查个别中国公司是否存在会计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