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研究1--4 次作业(2010-11-16 13:50:24) 转载 ▼标签:教育作业 1 一、判断正误并改正1.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前不必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签约后再了解情况,展开审计就可以。错,需要了解2.后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无须与前任进行沟通,直接展开审计即可。错,需要3.在审计的三个阶段中,必须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阶段是实施阶段。错,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4.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需要搜集的审计证据就越多。对5.由于被审计单位可以提供与往来单位甲公司最近的对账单,因此被审计单位对甲公司的应收账款可以不必函证。错,对账单不能取代函证二、简答1.什么是重要性水平?它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参见重要性水平专题讲义或相应流媒体课程?重要性水平:会计报表中出现错报、漏报能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全面反映的整体理解的 “临界点 ”,超过该 “临界点 ”,就会影响其作出正确判断或决策。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关系?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通常我们认为,错报的金额越大就越重要(此说法本身没有问题),但在重要性水平的概念里面, 重要性水平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的,也就是说报表使用者可以接受的报表错报漏报的金额。因而,重要性水平的金额制定的越低越重要。?重要性水平和审计证据的关系: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少;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多。2.审计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答:参见导学讲义或相应流媒体课程审计进程一般可分为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具体包含:(1)全面深入地懂得被审计单位情况。(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规范的审计业务约定,约定书中全面、明确地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3)充分利用剖析性复核程序。(4)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把持进行全面的懂得与评价。(5)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重要性标准。(6)重视审计风险的评估,并利用审计风险模型和风险要素矩阵来指导审计工作。(7)在充分懂得审计约定事项和被审计单位业务情况后,认真审核审计规划。2、加强业务培训,巩固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执业水平。3、重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4、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把持制度并严格执行3.对销售收入的审计时,既可以销售发票为线索,也可以销售明细账为线索,但两种不同路线各有优势和缺点,试进行分析。参考答案:以销售发票为线索,顺查,发现低估,完整性以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