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调整和科学部署的建议 孟宪来 张彦英 李安宁 余养力 朱耀琪 邵厥年 盛昌明 樊笑英 王 峰 孟祥舟 一、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效显著 1999年以来,十二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公益性地质工作成绩斐然。一是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明显提高,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实现陆域全覆盖,1:20万区域重力、1:20万航磁、1:20万区域化探累计完成面积占国土面积过半;二是发现和评价了一批后备矿产勘查基地,新发现矿产地 907处,其中大型以上矿产地 152处;三是国情调查基本摸清了资源家底,完成了全国铁、铝、煤炭、铀、铜、铅、锌、锑、稀土、金、钾、磷等13个矿种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四是海洋地质调查取得重大突破,预测我国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为185亿吨油当量,完成 1:100万永暑礁幅、南通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示范图幅;五是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取得重要进展,查明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补给资源约为每年 8840亿立方米,为解决部分缺水地区饮水、国家重点工程、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寻找开发地下水水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六是初步建立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初步摸清了 1640个山区丘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隐患的分布。七是拓展了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在重要经济区开展了环境地质调查,地质调查“走出去”初见成效等。 二、目前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与部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通过十二年的大调查,公益性地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公益性地质工作结构和部署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进行调整。 1、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内涵、定位认识不统一,行动不一致。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概念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认识,均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目前,地勘行业、地方政府和地勘单位,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定位、工作范围、工作程度的认识均存在一定差异,在实践中行动不一致。公益性地质工作涵盖陆域和海域的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广义环境地质调查,而对于不同类的地质调查,尤其是矿产资源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公益性工作究竟做到什么程度?没有技术规程层面的界定。 2、政府服务于公益性地质工作的职能没有完全到位。服务型政府的职能是对地质工作提供法制保障、政策支持、改善环境、体制机制建设、宏观调控、规划部署和监督实施等。目前政府需要进一步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不与企业争利,不与事业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