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中心小学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方案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 号)、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 号)等文件要求,现制定我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方案。 一、初始信息收集 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持续不断的收集与本单位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初始信息,分析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办公室具体责任人。风险信息数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风险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并指导各办公室广泛收集国内外行政事业单位因财务风险所导致危机的案例,重点收集预算管理、财务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以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二、风险识别和评估 风险识别是指查找单位各项重要经济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影响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的过程。应当分别从单位层面、业务活动层面动态识别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 具有负面影响的因素代表风险,需要对其分析和提出应对措施;具有积极影响的因素、机遇,在制定目标和政策实施过程中对其加以考虑并合理利用。 本单位风险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由专人主持的工作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包括统计推论、计算机模拟、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事件分析等。明确规定风险评估时,应当统一风险度量和度量模型;明确规定运用风险坐标图对多项风险进行比较时,应确定风险排序的方法。 识别风险需要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概率),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确定风险的重要性水平。 1、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依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定性及定量的评估方法,定性方法主要从日常管理中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大型灾难或事故的风险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并确定不同的可能性尺度;定量方法主要是以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出一定时期内风险发生的概率作为标准进行评估。按照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极低、低、中等、高、极高。 2.风险影响程度。 风险影响程度是指风险事件的发生对单位所造成的影响的广度与尝试,对于风险影响程度也可以划分为五个级次,分别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依次对应 1 至 5 分。对风险事件所造成的影响主要从财政收支、日常管理、法律法规的遵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