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 —基坑土钉支护 四川建院土木系地质教研室 二 0 一四年六月 目 录 1 .土钉墙支护设计理论 2 .基坑土钉墙支护设计任务书 3 .基坑土钉墙支护设计指导书 4 .本次设计的相关资料 1 .土钉墙支护设计理论 1 .1 概述 1.1.1 基坑支护的作用 基坑开挖后,形成临空面,在基坑土体自身重量、地表荷载、地下水渗透作用下,可能产生破坏或过大变形,危及基础施工或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因此,须对基坑侧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支护。 1.1.2 土钉墙及土钉的定义、支护原理 土钉墙:由土钉、被加固的土体、面层组成的支护结构。土钉墙支护在某些施工企业也称为喷锚支护。其组成如图 1.1.2-1 所示: 图 1.1.2-1 土钉墙剖面示意图 土钉:用来加固、锚固现场原位土体的细长杆件。通常采用土中钻孔,置入变形钢筋,并沿孔全长注浆的方法做成。土钉依靠与土体之间的界面粘结力或摩擦力,在土体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被动受力,并主要承受拉力作用。土钉也可用钢管、角钢直接击入土中,并全长注浆的方法做成。 面层:在土钉端部沿水平方向及竖向焊接加强钢筋,在加强钢筋上焊接分布钢筋,再喷射混凝土制作而成。 加固原理:基坑临空面形成后,侧壁土体有向临空面位移的趋势,及沿某一潜在破坏面破坏的趋势,置入土钉后,土钉承受了由周围土体及面层传递过来的土压力,把土压力传递至稳定的土层中去,从而阻止了侧壁土体向基坑方向的位移;土钉加固土体使土体强度提高,并由于土钉的拉力,使潜在破坏面上的法向应力增大,因而摩擦力增大,阻止基坑侧壁沿某一潜在破坏面破坏。 1.1.3 土钉墙的适用条件 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宜为二、三级的非软土场地(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根据侧壁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 2.基坑深度不宜大于 12m。 3.当地下水位高于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当土质较差,且基坑边坡靠近重要建筑设施,需要严格控制支护变形时,宜开挖前先沿基坑边缘设置密排的竖向微型桩(见图 1.1.3-1),其间距不宜大于 1m,深入基坑底部 1~3m。微型桩可用无缝钢管或焊管,直径 48~150m,管壁上应设 置出浆孔。小直径的钢管可分段在不同挖深处用击打方法置入并注浆;较大直径(大于100mm)的钢管宜采用钻孔置入并注浆,在距孔底1/3 孔深范围内的管壁上设置注浆孔,注浆孔直径10~15mm,间距400~500mm。 图1.1.3-1 超前设置微形桩的土钉支护 当支护变形需要严格限制在不良土体中施工时,宜联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