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及应用基本知识西钢集团公司办公室2014年9月•一、公文种类•二、行文规则•三、常见文种特征及写作格式•四、公文处理目录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依据: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公文种类主要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与1996年颁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相比,去掉了“指示”、“条例”、“规定”,增加了“决议”和“公报”,同时将“会议纪要”改为“纪要”。一、公文种类企业公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等过程中所形成并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企业战略部署、经营方针,发布规章制度,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和进行经营活动等的重要工具和历史资料。企业一般适用文种: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等。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纪要: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适用范围近似文种异同辨析请示与报告的区别1、请示的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对某事宜给予批准或明确答复某个问题;报告的目的是向领导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不需要批准答复。2、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报告则不受行文时限,事前、事中、事后皆可行文。3、请示内容单一,要求一文一事,以便上级及时处理;报告则一文一事,一文数事皆可。4、请示中可以反映有关情况,要有请示事项;报告中决不能夹带请示事项。5、本单位难以解决或难以回答的问题用请示;本机关职权范围内可解决或已解决的问题用报告。近似文种异同辨析通报与通知的区别1、内容范围不同两者虽然都有告知的作用,但通知主要告知工作情况,以及共同执行遵守的事项;通报则是告知正反面典型,或有关重要的精神或情况。2、目的要求不同通知的目的是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部署行动,有严格约束力,要求遵照执行;通报的目的主要是交流、了解情况,或通过正反面的典型去教育人。3、行文时间不同通知是事前;通报是事后。例如:集团公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对“9.19”一案责任追究的通报》。一、缺少文种二、使用非法定文种三、文种重叠四、生造文种五、文种作为公文标题六、文种混用七、同类公文使用不同文种八、错用文种文种选用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报告和请示的错用报告和请示同属上行文,但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类文种。1.行文目的不同。报告以陈述情况为主,不要求上级批复;请示以请求指示或批准事项为主,要求上级批复。2.公文内容不同。请示可围绕请求事项反映情况,说明理由,不排除含有一定的情况汇报,但报告中不能夹杂请示事项。目前,这两种文种的滥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请示、报告混用如《关于请市领导出席XXXX活动的报告》《关于申请XXXXXXXXXXXXXXXX的请示》《关于上报XXXXXXXXXXXXXXXX的报告》b.请示、报告并用如《关于召开第XX届党代会的请示报告》二、行文规则行文关系是各级党政机关、各个机关和单位之间的组织关系和业务关系在公文运行中的体现。一般可分为相互隶属关系,平行关系,不相隶属关系。•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决定、通告、通知、通报等。•平行文指同级机关或不同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函等。组织关系上下级关系:省国资委与集团公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