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与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提出小学低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 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准备;古人云“好习惯终身受用”,在小学低段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都说明了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阅读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更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课程标准非常强调阅读教学。同时,课程标准又明确提出,小学低段(指小学1— 2 年级)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小学中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小学高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小学到初中九年内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 万字以上。根据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完成如此数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而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然而,当前对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还相对不足,对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方面的研究更是缺乏。为此,本课题研究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等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二、研究综述:(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本课题研究着眼于在低年级起步阶段,针对低年级是培养语感的关键时期,学生识字量少、 阅读障碍多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文献分析的意义当今社会信息量猛增 ,信息更新速度快 ,而人的知识与能力都直接取决于接受信息量的多少。 小学生接受信息除了各种媒体外主要来源是阅读,而阅读始终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阅读有兴趣, 因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只有在阅读时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进行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