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一、 谈话法案例:某教师在教××比××多 (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师问: 图上有什么 (见图 15)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师问: 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生答:有 3 个三角形, 5 个圆形。师问: 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说一说三角形和圆形谁多,谁少。师: 应该说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个数的多少。师问:谁能说一说生 1: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师纠正:圆形个数比三角形多,三角形个数比圆形少。生 2: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 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 个。师问:你怎样知道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而且多 2 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而且少2 个生 1:因为 3 个三角形对着3 个圆形,还有2 个圆形没有三角形与它对着, 所以说, 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 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 个。(这时, 教师用虚线画出△与○同样多的部份,指着同样多的部份)师问:虚线左边的部份,你能用一句什么话说生:圆形与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多。师问:你能用 “同样多” 的语言来说一说为什么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或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的道理吗(教师提示: 圆形由那两部分组成)生 1:因为圆形有一部分与三角形同样多,还有多出的另一部分。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师:说得很好,大家跟着说两次。生 2:因为圆形除了有一部分与三角形同样多,还有多出的2 个,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 个。师问:谁能说一说,为什么三角形个数比圆形的个数少生 1:因为三角形还差一些才与圆形同样多。师:说得好,大家都来说一说。生 2:因为三角形还差2 个才与圆形同样多。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要比较两种东西数量的多少,首先要分清楚谁和谁比, 以谁作标准, 当被比的东西的数量能直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与比较标准同样多,还有多出的另一部分,我们就说,被比的东西的数量比比较标准的数量多,当被比的东西还要补上一些东西才与比较标准同样,这时我们说被比的东西的数量比比较标准的数量少(教师指着教具说)。很明显,上面的对话是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比××多(或)少的概念, 围绕这一概念必须弄清的问题,有计划有顺序地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向学生提出,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在不知不觉的谈话中,学生就获得了要学的知识。二、演示法案例: 一位教师在讲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时,为帮助学生认识相向而行且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