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2 ————————————————————————————————作者:————————————————————————————————日期: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摘要:在小学阶段,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自卑,就自卑的起源来说,其形成有自身、家庭、学校三因素。克服和避免它的滋生与蔓延,可采用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自我补偿, 正确归因,关注和鼓励,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自信心等方式。关键词 :小学生自卑自卑心理引言:所谓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常常表现为忧郁、悲观、孤僻。这种心理一旦产生,若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1]。目前就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自卑心理,要么觉得自己脑子笨,要么觉得别人都比自己漂亮,要么觉得别人的家庭条件都比自己优越,要么觉得自己不被人喜欢⋯⋯因而,在学校总是不敢露面,即使老师委以重任也还是忧心忡忡,生怕做不好而被同学耻笑,在学习上则丧失信心,不思进取。显然自卑心理对于人的成长非常不利,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纠正。因此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自卑心理的形成时期——小学阶段。小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是我们探讨的问题所在。一、自卑心理形成的因素(一)自身因素1、认知水平。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它是不成熟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往往来源于同伴的看法和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如小伙伴们不喜欢和他交玩,认为他学习成绩差,不按时完成作业,是个差劲的同学;老师对于他不能准时的完成学习任务,或破坏纪律,欺侮同学,进行批评,对于屡教不改的三天两头的点名批评教育,把他视为一个头疼和碍眼的学生。认知能力欠缺的他们往往会往两个极端发展:一、认定自己是个讨人厌,不被人喜欢的,变得4越来越不可理喻,吵架、打人,目中无人,谁都不怕,专门结交品德不良的同龄人,对谁都产生一种敌意,甚至于进行恶意的报复,这是自卑的反面表现。二、觉得自己不被人瞧起,寡言少语,胆怯,内向,变得越发的不合群,自尊心变得脆弱,禁不起打击,自卑的心理显而易见。2、生理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外表。他们也会就这方面进行议论,如班里谁更好看?谁长得难看?谁是矮冬瓜?谁是胖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