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章的表现手法 一、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 抒情方式: 1 .直抒胸臆(《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 .间接抒情:a.借景抒情(即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霖铃》)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比如《爱莲说》《陋室铭》 c.借事抒情(叙事抒情、借古讽今、引用典故) ① 叙事抒情:比如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就是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借以抒发抗金报国的理想。 ②借古讽今: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讽喻当朝。 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诗中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③用典: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就是借廉颇来表明自己尚能为国家效力的情怀。 (二) 描写手法: 1.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烘托包括两种,一种是正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种是反衬,“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白描 简单勾勒,不加渲染烘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4.动静 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动有静,相辅相成。 5.虚实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①、虚幻世界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②、想象和回忆。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