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一课时 消化 教学目标: 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酶的作用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言: 当我们慢慢地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稍有些甜味儿,这是什麽原因呢?是不是馒头里含有那种甜甜的糖? 观看、思考 演示实验:将馒头泡在水中, 检测馒头水中是否含有麦芽糖。 1、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分组实验 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 消化酶的作用。 2、淀粉的消化 观看动画 课件,理解淀粉的整 个 消化过程。 通过演示动画 课件,帮 助学生理解淀粉的整 个 消化过程。 3、消化的概 念 通过淀粉的消化过程,让学生自 己 归纳出消化的概念 。 启 发 、诱 导 4、简 介 消化道 和消化腺 读 消化系统的组成图 。 引导 学生讲 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5、蛋 白 质 、脂 肪 的消化 读 图 ,找 出蛋 白 质 、脂 肪的消化部 位 。 用课件简 单 讲 述 蛋 白 质 、脂 肪 的消化过程。 6、总 结食物中六 大 类 营 养物质 的消化过程。 倾 听 讲 授 第一章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夏津县雷集镇中学 刘艳坤 2010 年8 月1 日 16:20 教学目标 1、知道吸收的概念 、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2、在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中,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与 血液循环、 呼吸都有一定的联系。关于“吸收”建议明确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吸收;第二、吸收的部位,特别是吸收的主器官——肠;第三、不同营养成分的吸收途径。 教学重点: 1、吸收的概念 2、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法建议 关于吸收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