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点六科技、教育与文化点击考纲考核内容测量要求识记理解应用科技、教育与文化(1) “两弹一星”与航天技术、“籼型杂交水稻”∨(2) 新中国的教育 ( 邓小平“三个面向”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3)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考点详解一、 “两弹一星”与航天技术1. “两弹” ( 原子弹、导弹 ) (1) 原子弹: 1964 年 10 月,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1967 年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表明我国核技术的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了其他核国家。(2) 导弹: 1964 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 年,我国在本土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1980 年 5 月,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圆满成功。2. 航天技术(1)1970 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2)2003年 10 月,“神舟五号”载人(杨利伟)飞船成功升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二、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1.1973年,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2. 袁隆平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三、教育的发展1. 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1983 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 教育立法:国家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把普及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纳入法制轨道。3. “双基”目标的实现: (1)2000 年,“两基”的目标已如期实现。全国85%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2)实施“希望工程” ,改变了失学孩子的命运。四、“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时间: 1956 年。 2.目的: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 3.意义:促进了“文革”前17 年文艺科学事业的发展2 同步精练一、单项选择题1. “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两弹一星”是指A. 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B.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C. 导弹、氢弹、人造卫星 D.导弹、氢弹、宇宙飞船2. 图 1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B.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C .我国第一颗导弹爆炸 D.我国第一颗洲际弹爆炸3. 为原子弹爆炸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A. 牛顿B. 爱因斯坦 C.普朗克 D.达尔文4. 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 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