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1 5 0 分,考试时间1 5 0 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至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 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华节日更具喜庆元素、团圆色彩、尚古精神和祈福愿景,因而具备融入域外文化的天然基因,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金色名片。 河南广播电视台以《唐宫夜宴》为标志,近年来推出“中国节日”系列电视节目,逐步呈现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到七夕、中秋、重阳系列化创作态势,以贴近现实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对中国节日文化作现代表达。“中国节日”系列电视节目在AI、AR、VR 等技术的加持下,让受众沉浸于浪漫的古典神话场景,享用中华节日饕餮盛宴,节目广受欢迎,传播屡屡“破圈”出海。 节日文化传播受到国人青睐不足为奇,要想享誉海外则要我们在国际传播方面付出更大努力。而今,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动荡岁月,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风险并起,黑天鹅与不确定事件频仍,和平发展常态格局被搅乱。这时,人们普遍向往回归文化襁褓,寻找人文归属,汲取母体养分,再续成长动能。蕴含亲情人伦、天人合一、和谐万邦价值理念的“中国节日元宇宙”呼之而出,生正逢时,恰切广大国人、华人华侨和五湖四海喜爱中华文化的外国人的心理期待,契合传媒市场需求,成为拉动民间的亲诚纽带。 中国节日传播具有战略传播属性和文化认同功能,蕴含较高文化附加值,其共时性威力有目共睹。正因如此,媒体在中国节日相关节目和产品设计制作中,要向河南广播电视台学习,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情价值,制定战略传播规划要遵循跨文化传播规律,侧重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中国节日成为不同国度、不同族群之间共情的纽带,成为地球村“乐见”“易传”“同享”的文化名片。 (摘编自张君昌《节日为点,文化为媒:推动中华节日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二: 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大街小巷一片喜庆祥和,数字空间里也洋溢着浓浓节日气氛。在网络游戏中,“城市”张灯结彩,民俗活动锣鼓喧天,人们不仅放飞“霄灯”,借助锦鲤、龙凤、彩蝶图案互送祝福,还可以一起观看虚拟角色的舞狮表演。 近年来,传统节日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直播、短视频、社交平台和网络游戏中,经由数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