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赏树木的造园作用 观赏树木是造园的“三要素”(山水、建筑和植物)之一。它不仅是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也是风景资源的重要容,取之用于园林创作,以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幽美的绿化自然环境,繁花似锦的植物景观,可为人们提供自然审美的对象。造园可以无山或无水,但不 能没有植物。至于日本的“枯山水”庭园,它似乎是没有植物的园林特例。但“枯山水”往往是园林的局部,而整个园林环境中,则是不乏种植物的。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历代江南私家园林,虽然植物比重不大,但它仍然是园林景象构成必不可少的要素。、即使是北的颐和园和承德的避暑山庄等皇家宫苑,建筑也只在一个角落里,更多的是自然山水和植物。欧洲造园,不论是花园(Garden)或林园(Park),顺名思义更是以植物为主要材料。可以说,植物与园林不町分割,离开 J,树木花草也就不成其为园林艺术了。 从现存的一些古典园林中也可以看出花木与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例如承德离宫中的“万壑松风”、“青枫绿屿”、“梨花伴月”、“曲水荷香”等,都是以花木作为景观的主题而命名的,江南园林也不例外,例如拙政园中的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昕阁、听雨轩等,其命名也都与花木有联系,它们有的直接以观赏树木为主题,有的则是借花木而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和情趣。 我们知道,中国古典园林不单是一种视觉艺术,而且还涉及听觉、嗅觉等感官,此外,春、夏、秋、冬时令变化,雨、雪、阴、晴等气候变化都会改变空间的意境并深深地影响到人的感受,而这些因素往往又都是借花木为媒介而间接发挥作用的。例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就是借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声响效果来渲染雨景气氛的。借风声也能产生某种意境,例如承德离宫中的“万壑松风”建筑群,就是借风掠松林而发出的涛声得名的。通过嗅觉而作用的花木就更多了。例如苏州留园中的“闻术樨乔”,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和“远香益清”(远香堂)等景观,无小都是借桂花、梅花、荷花等的香气袋人而得名的。 在园林创作中,植物不但是绿化的颜料,而且也是万紫干红的渲染手段,描写大自然的园林景象,要求它同大自然现实一样具备四季的变化。表现季相更替,正是植物所特有的作用。江南有四时不谢之花,它们分别显示着不同的时节。树木更是季相鲜明,花果树木春华秋实,仲夏则绿叶成阴子满枝,季相更替不已。一般落叶树种的形、色,也随季节而变化,春发嫩绿夏被浓阴,秋叶胜似春花,冬季则有枯木寒林的画意。由花木的开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