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真武大帝坐镇脾肾二脏,温肾健脾,理清水道 《伤寒论》真武汤适用的症状与病机 伤寒论中用真武汤的有两条论述: 82 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316 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上述两条反映出真武汤的方证,于心肝脾肺肾五脏都有临床的征象。我(陈潮祖)用于临床又有补充,总共有:见于本脏;滞留体表;脾肾同病,升降失调;壅滞肝经;水气凌心;水泛高原;上干清阳,壅阻七窍;气化不行,湿滞经脉;共 8 大类,共 42 个征象。没有哪个是主症,任何症状都可以用。但是,它的病机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这些临床证象都是少阴阳虚,水液失调,痰饮水湿,阻滞三焦的临床征象,这就是它的基本病理。 病机详释 真武汤对应的病机即:少阴阳虚,水液失调。 少阴阳虚:这个方治疗的既不是肺的宣降失调,也不是脾的枢机不运,而是少阴阳虚,肾阳为先天根本,少阴阳虚会出现四种病理改变,和气血津精这四种基础物质有密切关系。 肾阳虚不能化气。人身的五脏阳气都根于肾中真阳,真阳一虚就可能影响五脏。张景岳“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就是因为肾化精为气,化精为血,化精为津。肾病及脾,阳气虚衰,脾肾虚寒,则寒邪凝结而滞,出现腹中痛。肾病及肝,肝主身之筋膜,阳气虚衰,则不能温煦筋膜,出血肌肉瞤动、头目眩晕、呃逆即膈肌痉挛这些肾病及肝的症状。肾病及心,心肾少阴阳虚并提,分别为手、足少阴。肾阳虚后最易引起心阳虚,出现心悸怔忡。肾病及肺,肺合皮毛主表。肾阳虚后,卫外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则出现体常自汗、畏寒惧冷、易患感冒、风丹瘾疹。 真 武 汤 , 真 武 大 帝 坐 镇 脾 肾 二 脏 , 温 肾 健 脾 , 理 清 水 道 --第 1页真 武 汤 , 真 武 大 帝 坐 镇 脾 肾 二 脏 , 温 肾 健 脾 , 理 清 水 道 --第 1页肾阳虚不能化血。肾主骨生髓,骨髓是具有造血功能的,但真武汤无法应用于阳虚不能化血。 肾阳虚不能化水津为气,此为治疗重点。阳气虚衰后不能蒸腾气化,水液停聚,生理性水津变为病理性产物,痰饮水湿四大类均可用真武汤。有如下征象:①水湿停聚阻滞,如小便不利不通,湿滞体表的酸软重痛,水气凌心的心悸怔忡,水泛于肺的咳嗽气喘,饮闭五官七窍等。②水液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