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学考试复习海岸带(Coastalzone)是大陆边缘的一个特定地带。传统(狭义)概念是指特大高潮线至浅水波半波长水深的范围,即从波浪开始作用海底的深度起算向陆地到风暴浪所能到达的地带。广义海岸带是指特大高潮线至陆架外缘(理由是海面变化)。最新的海岸带(LOICZ)是指自陆架外缘到海水所能影响到的地方!活动陆缘的基本地貌单元包括: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三大部分,三者被合称之为沟-弧-盆体系。海沟一般指水深超过 6000m 的狭长深水洼地,主要出现于西太平洋的岛弧和大洋盆地之间,多平行于岛弧呈弧形展布,侧坡陡峭,横剖面呈“V”形,也有部分海沟底部较平坦。在海沟向陆一侧,并且与海沟平行展布的弧形火山列岛,称为岛弧。因为岛弧主要是由于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或岩浆侵入活动所形成,又被称为火山弧。岛弧脊轴距海沟轴约 150〜200km,岛弧一般表现为高热流值、多地震、正重力异常和与海沟伴生等特征。弧后盆地(边缘海盆)一般认为是由于板块俯冲,造成软流圈地幔次生对流引起弧后扩张作用所致。大陆架是大陆向海的自然延伸,始自海岸线(多指低潮线),终于海底坡度突然增大的地方(陆架坡折),坡度很小。陆架坡折的水深变化在 20〜550m 之间,平均约130m,早期也曾将 200m 等深线作为陆架的下限(特别是在陆架坡折不明显的地区)。沿着深海等深线分布的底层流称作等深流(contourcurrent)。海洋中冷而高密度的水流的流向受海底地形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偏转力推动水流流向盆地的边缘,并沿着海水等深线流动。由等深流形成的沉积物成为等深流沉积(contourite)。等深线流主要发育在大陆斜坡处,其流速较小,沉积物多是一系列犬牙交错的薄层,呈纹层状,分选性好,磨圆度高。在外大陆边缘至洋盆的水柱中观测到底部悬浮体浓度明显较中上层高的水层,称为雾浊层。高浓度的雾浊层大多与大洋底层径向温盐环流共生。等深流通常位于水深 2000〜4000m,流速很慢(5〜20cm/s)在大陆隆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把来自陆坡滑塌和浊流搬运而来的细粒或悬浮沉积物进行搬运和再分配,二是可以搅动深海的沉积,形成“雾浊层”。浊流(turbiditycurrent)富含悬浮固体颗粒、密度大于周围水体的高密度水流。浊流通常在重力驱动下顺坡向下流动,其成因是悬浮沉积物扩散引起的一种水下沉积物重力流或水下密度底流。浊流主要发源于大河的河口三角洲前缘和大陆架边缘与大陆坡上方。CCD 即碳酸盐补偿深度(CarbonateCompensationDepth),又叫方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