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水文测站与水文站网基本站专用站实验站辅助站水文测站是按一定技术标准进行经常采集和提供水文要素各种信息的场所的总称。水文测站是水文信息采集的基层单位,因此,它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进行水文测验。分别进行水位观测、流量测验、泥沙测验、水质测验和降水量及蒸发量观测等。水文信息的时效性,决定了水文测站还是发布水文预报或及时提供水文预报信息的重要基层单位。性质雨量站流量站水位站蒸发站要素泥沙站水质站水文站第一章水文测站与水文站网基本流量站按精度分为三类水文站:一类精度站的精度应能达到现有测验手段和方法所取得的可能精度。这类测站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探索水文特征值在时间上和沿河长的变化规律上所需要长系列样本和防汛需要的资料。这类测站一般布设在大河的干流上。二类精度站的精度可按测验条件拟定。其任务是收集、探索水文特征值沿河长和区域的变化规律上所需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系列样本资料。这类测站一般为区域代表站。三类精度站的精度应达到设站任务的要求。这类测站是收集、探索小河在各种下垫面条件下,产汇流规律、径流变化规律及水文分析计算对系列代表性要求所需资料。这类测站一般布设在有代表性的小河上。水文站网:水文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由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由基本站组成的水文站网称基本水文站网。水文现象受气象、地理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致使水文现象随时、随地都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必须设立若干水文站才能控制各个流域变化的水文现象。以满足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的最低要求,由起码数量的水文测站组成的站网称作为容许最低站网。首先应建成容许最低站网,力求在适应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投入条件下,使站网达到最强的功能。单位面积上水文测站的站数称为站网密度,站网密度也是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第一章水文测站与水文站网流量站网布设1.大河控制站(线的原则)对于大河干流流量站的布站数目,以两相邻测站之间,正常年径流量或相当于防洪标准的洪峰流量的递变率,即(Ri+1-Ri)/Ri≥(10%~15%)来估算布站数目的上限。此原则习惯称为线的原则。控制面积为3000km2~5000km2以上的大河适用此原则。2.区域代表站(区域原则)区域代表站是按水文分区布设的流量测站。其目的在于控制流量特征值的时空分布,通过径流资料的移用技术,提供分区内其他河流流量特征值或流量过程。一般情况下,区域代表站的控制面积为200km2~5000km2。3.小河站(分类原则)小河站的控制面积一般为200km2以下。在干旱地区可定为300km2~500km2。流量站网布设4.平原区水文站平原区水文站网应按水量平衡和区域代表相结合的原则布设。因为在平原区内,传统的流域概念不明显,人类活动引起的引水、排水已经不同于天然情况下的产汇流规律。因此,平原区水文测验的对象应是水平衡区。水平衡区可分成大区、小区和代表片三级。5.水库水文站水库运行调度本身需要水文资料,水库一般有设站的便利条件,因此,总库容大于等于10亿m3的已建或规划中的大中型水库均应设立基本水文站。总库容大于等于1亿m3的水库是否设立基本水文站,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流域水利领导部门确定。其他水文要素的站网规划1.水位站网规划(1)在流量站的站距太长时,需要增设水位站;(2)在堤防段、潮水河段、水网地区及湖泊水库;2.雨量站网规划基本雨量站网的布设,以能较全面地掌握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原则。具体要求是:能控制面雨量的精度,在雨洪区、暴雨区站网应较密,在干旱区、非暴雨区可较稀。一般雨量站采用平均300km2布设一站的密度布设;当前正在组建的山洪监测系统30-50km2/站.表1-1代表片面积和雨量站数目查算表面积/km2<1020501002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雨量站数22~33~44~55~77~98~129~1310~1411~1512~163.蒸发站网规划基本水面蒸发站网的布设,以掌握水面蒸发量在面上的变化,达到运用其搜集的资料可计算任何地区大型水体的蒸发量为原则。一般2500km2~5000km2布设一站。平原水网地区为水量平衡研究的需要,可1500km2布设一站。4.泥沙站网规划泥沙站与天然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