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总供求失衡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在总量及结构上的不平衡超过一定限度,导致国民经济不能正常运行的一种经济状态。 尽管 OPEC+会议达成的联合减产给油价提供了底部支撑,但油价上行空间受限于疫情发酵程度,市场依然担心减产规模不足以缓解第二季度市场过剩,国际油价依然在上涨乏力的情况下再返跌势。截至 4 月 15 日 18 时,5 月交货的WTI原油期货下跌 2.38%,收于 19.63 美元/桶;6 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 3.9%,收于 28.44 美元/桶。布伦特与WTI价差为 8.81 美元/桶,较前日缩小 0.68 美元/桶。 经过漫长谈判,沙特与俄罗斯之间的原油价格战终于结束。OPEC+宣布达成两年的减产协议。然而,即便全球石油市场减少供应量约1950 万桶/日,减产也是缓慢推进的。相比之下,几周前全球需求暴跌约30%,导致炼油商和生产商只能将石油存储起来,储油量节节攀升。 据欧佩克等机构预计,此次疫情全球每日将减少2000 万桶至 2500 万桶的原油需求。而减产幅度不到10%,原油供需并未恢复平衡。高盛在报告中称,OPEC+虽然达成协议,但自愿减产仍然“太少且太迟”。另外,从过去情况看,在实际执行中,减产规模还要打折扣。分析师表示,虽然此次达成的协议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减产,但这只是产油国对此前油价暴跌的补救,减产规模仍不足以平衡市场供需,国际油价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回升。 除了减产执行情况外,还要关注全球原油库存接近饱和的状态。据标普全球普氏估计,全球原油、石油产品和液化天然气的潜在储存能力为 14 亿桶,预计本月底储量将达到13 亿桶。全球已经出现储油空间紧张的局面。 美国石油学会(API)14 日报告显示,美国上周原油库存大幅增加1314.3 万桶。美国石油管道运输总裁哈里·佩法尼斯强调,美国的储油能力将在5 月中旬之前见顶。美银美林认为,不断增加的库存仍可能导致油价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此外,预计第二季度,全球石油库存将激增1200 万桶/日,第三季度将增加150万桶/日,全球石油储存能力也将升至极限。 值得一提的是,5 月沙特原油出口官方销售价(OSP)延迟至北京时间 13 日下午发布。在本月官价定价中,沙特大幅下调了对亚洲的出口官价,同时大幅上调对美国的出口官价。上调对美出口官价可能是迫于特朗普政府施加给沙特的政治压力,这将在一定程度保护美国本土生产商。沙特大幅下调对亚洲出口官价,说明市场份额对其依然极其重要。既要表明减产决心,现实又不允许其全面上调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