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 爱心 专心 课题2 溶解度(两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学生回忆并作答] [引入新课]在课题1——溶液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活动探究](可投影展示以下内容) 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 40克 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 100克 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 100克 20℃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 100克 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学生活动] [互相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克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 [补充]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 [引导]结合上述总结及教师的补充,总结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四个要素。 [学生总结发言] [小结]通过大家的总结我们知道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才能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就是溶解度。 [引导]请大家试着描述溶解度的概念。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生思考并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板书]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课堂练习](投影展示)(指导学生完成)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食盐的溶解度是 36℃ 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 36克 C.食盐的溶解度是 100克 D.食盐的溶解度是 36克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①把 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 20克。( ) ②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10克。( ) ③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 20℃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