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研工作的思考:探究· 反思· 成长。探 究· 反思· 成长——幼儿园科研工作的思考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从教书匠向教育家位移。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事教育科研工作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但幼儿教师参与科研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教师们感到缺乏必要的研究时间,缺乏必要的研究经费,缺乏必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缺乏必要的高水平的专业工作者的指导,普遍存在从事科研工作进入角色难、上层次难、 水平提高难的问题。如何开展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目前摆在幼儿园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幼儿园的科研工作应该以教室为研究场所,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内容,从教师熟悉而擅长的日常工作出发,在教学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一.教师要克服对科研的畏难心理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事业,也是一种专业。心理学大师皮亚杰曾经倡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把教育学建设成为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命的学问”。“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为新《纲要》所提倡的具有号召力的新观念广为传播。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承担深化教育改革的重任。但是,不少教师认为科研高深莫测,高不可攀,对科研存在畏难心理,常常谈科研色变。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很愿意针对某一次教育活动或某一个教育情境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气氛热烈,效果良好。一旦上升到科研的层面,老师们就会哑口无言,无所适从。其实,从广义的角度讲,科研包含了教研,只不过科研的计划性、 系统性更强。 幼儿教师更适合以教研活动为基础,在教研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再尝试从科研的层面来解决问题。我园已经结题的县级课题《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与运用》即是一例。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幼儿园的游戏如何开展?”“游戏材料该如何投放?”“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幼儿的游戏?”这些问题来源于实践,教师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使得探讨得以继续和深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将教研活动上升到科研的层面,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并认真实施。通过两年的努力,该课题成功结题,不仅解决了我园在游戏中长期以来存在的材料问题,更提高了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