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一章组织激励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一、动机1、动机有三个要素:1)决定人行为的方向;2)努力的水平;3)坚持的水平。2、动机的分类:内源性动机(又称内在动机)和外源性动机(又称外在动机)二、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五层次人类需要: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双因素理论1、赫兹伯格区分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成就感、别人的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因素。保健因素:组织政策、监督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等因素。2、奥尔德佛提出 ERG 理论,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1)生存需要 2)关系需要 3)成长需要。奥尔德佛提出“挫折-退化”观点,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假如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话,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四、三重需要理论1、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里兰提出三重需要理论。 (1)成就需要(2)权力需要:(3)亲和需要:2、在管理上的应用在对员工实施激励时,需要考虑员工这三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以便提供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激励措施。有心理学讨论表明,出色经理人的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的特点是:成就需要较低、权力需要较高、亲和需要较低。五、公平理论1、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比较方法包括纵向比较(组织内自我比较和组织外自我比较)和横向比较(包括组织内他比和组织外他比)。2、感到不公平的员工恢复公平的方法:1)改变自己的投入或者产出;2)改变对比者的投入和产出;3)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4)改变参照对象;5)辞职。六、期望理论(弗罗姆)1、该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实行某种行动,如努力工作,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在一定概率上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可以带来他认为重要的酬劳。效价×期望×工具=动机第三节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一、目标管理:1、过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2、目标管理的要素:目标具体化、参加决策、限期完成、绩效反馈二、参加管理1、参加管理。就是让下属人员实际分享上级的决策权。2、质量监督小组是一种常见的参加管理的模式。三、绩效薪金制 (重点)通常采纳的方式有计件工资、工作奖金、利润分成、按利分红等。绩效可以是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组织绩效。2、斯坎伦计划:被称作是“劳资合作、节约劳动支出、集体奖励”的管理制度。斯坎伦计划有两项不可缺少的要素:一是设置一个委员会,二是制定一套分享成本降低所带来利益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