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设计周至五中徐明东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 3 节的内容。前两节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特点,本课是在了解前两节的知识基础之上,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引导,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的方式提出猜想,引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中采用直观的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所学内容。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简述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特点。2、会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异同。3、说出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能力目标:1、学会根据观察提出问题、尝试设计方案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3、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2、通过讨论与思索、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严密分析的学习习惯。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特点及比较。解读图表及使用图标描述生理活动。教学难点:解读图表及使用图标描述生理活动。五、教学策略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本教学设计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种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有关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并导入新课:运用模型展示: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提问]生物膜的结构如何?在控制物质进出时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学生探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点评阅读课本 70-—71 页,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以下问题,并展示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