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QOE 管理体系说明QMS(质量管理体系):因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规模和任何类型的组织,因此本标准多处使用“适用时”、“必要时”、“适宜时”等表述方式。而对于特定行业或组织来说,在制定标准时就必须将上述模糊的表达转化为清楚的表达,如“应”、“必须”等。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名词解释:3.1 伤亡事故: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损害、急性中毒事故。3.1 职业病: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3.4 危险源: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质损失事故的潜在不安全因素。注: 根源: A:能量的释放 B:有害物质的泄漏 状态: A:物的故障 B:人的失误 C:环境因素3.5 注:活动中的危险源: 危险源的存在形式:EMS(环境管理体系):4.2 环境方针:环境方针的制定与实施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方针应与组织经营策略相结合,方针应能体现最高管理者的环境观念与组织的价值观。环境方针应能表明组织长期目标和努力方向,是组织遵循的原则。环境方针内容应适合于组织的特点:组织规模、性质、特点和实际情况,注意体现组织的个性,能反应出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环境方针包含三个承诺,这是组织环境方针的三个支柱。环境方针应简洁易懂,方针可以单独制定,也可以同 OHSMS、QMS 或其它方针相结合。4.3.1 环境因素 ☆ 环境因素: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七种类型: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壤污染、对社区影响、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其它地方性环境因素☆ 有法律法规要求的和没有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因素☆ 重要环境因素是体系的主要管理对象,直接涉及重要(或重大)环境因素的要素有 6 个① 策划步骤:识别环境因素→环境影响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含潜在的)→制定控制措施→更新信息② 控制途径: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等;③ 控制原则: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④ 控制方法:监视和测量、运行控制、节能节材等;⑤ 管理要求:形成文件(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环境因素调查记录等);⑥ 及时更新:法律法规、方针变化时,产品、活动、服务、工艺材料使用、设备等发生变化时。 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4.2 环境方针 4.4.2 能力、意识和培训 环境因素及其重大环境影响 4.5.1 监视和测量 4.4.6 运行控制 4.4.3 信息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