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班级 人数 时间 教学任务与要求:了解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意义和作用;正确理解多年训练计划的结构;掌握制定多年训练计划方法在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什么是多年训练计划?多年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如何? 难点:如何正确掌握多年训练计划在训练实践中正确应用。 教学步骤 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对于运动员两年以上的训练过程的 设想和安排,都属于多年的训练计划,其时间跨度有时可长达十几年。 第一节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理论研究与训练实践都己表明,不经过多年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 平的优秀运动员。为了保证多年的训练取得理想的效果,即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需 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合理的和整体的规划。调查表明,我国不同项群奥运选手的培养期在 7.6~11.2 年之间(表10-1)。 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部分,无论是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还是心理 能力,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运动员机体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点,以及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和心理等因素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决定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完整过程是由若干个彼此相联的不同阶段组成的。各个阶段有着自己特有的训练任务和内容,有着不同的运动负荷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由先天性遗传途径获得,一部分由后天性训练途径与生活 途径获得(图10-1)。 第二节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 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划,就是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 以国内外己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并考虑到不同项群训练的特点,研究提出了全程性 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训练年限及其训练的重点内容(表10-2)。 如表10-2 所示,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 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并对运动负荷安 排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言而喻,其中的最佳竞技阶段是最重要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高低,可以看...